前端开发入门到精通的在线学习网站

网站首页 > 资源文章 正文

教你学填词(23)

qiguaw 2024-11-18 15:56:46 资源文章 13 ℃ 0 评论

(本人耗时近20年时间收集整理编撰了1150余种词牌的词谱及相关知识,准备在头条中酌情部分推出,望诗词爱好者们给予指正)

詞牌:调笑令

此词在唐时曾有《调笑》、《古調笑》、《古调笑令》《宮中調笑》、《調啸詞》、《調啸歌》、《调笑转踏》、《转应曲》《转应词》等多种名称,南唐冯延巳改称为《三台令》。

该词是词人根据唐时宫廷中做游戏时演唱之曲创制而成。白居易《代书詩一白韻寄微之》中有“打嫌《調笑》易,饮訝《卷波》迟”句,并自注:“抛打曲有《調笑令》,饮酒曲有《卷白波》。”可知《調笑令》原是當時宮廷中或宴会场中作抛打游戏時供演唱之曲。该词始見韦应物词。单调,三十二字,八句,四仄韵,兩叠韵,兩平韵。平仄韵递转三次,第四、五句从仄韵转平韵,从第六句起又由平韵转仄韵。在平韵再转仄韵時,二言叠句必須用上六言的最后兩字倒转而成,所以又名为《转应曲》。北宋以后,此调只用仄韵,不再转韵,三十八字,七仄韵,联章以成“转踏”,藉以演唱故事,是此词的变格。

毛滂曾以《调笑令》作大曲十首,咏崔徽、盼盼等。

詞譜:三体

A 三十二字

平仄‖平仄(叠前句)‖(平)仄(仄)平平仄(注1)‖(平)平(仄)仄平平(注2)‖平平仄仄仄平(注3)‖平仄 (此句系上句末二字倒置而成)‖平仄(叠前句)‖(平)仄(仄)平平仄(注4)‖

注1 此句亦可用:(仄)仄(平)平仄仄 或:仄平仄平平仄。

注2 此句亦可用:(平)平(平)仄仄平。

注3 此句亦可用:(仄)仄平平仄平或:平仄(平)仄仄平,且第五字必用仄声。

注4 此句亦可用:(仄)仄(平)平仄仄。

(韵式:aaabbccc)

词例: 韦应物(唐):調笑令

河汉,河汉,晓掛秋城漫漫。愁人起望相思,江南塞北別离。离別,离別,河汉虽同路絕。

苏轼(宋):調笑令

归雁。归雁。饮啄江南南岸。将飞却下盘桓。塞外春来苦寒。寒苦。寒苦。藻荇欲生且住。

冯延巳(唐):三台令

南浦,南浦,翠鬓离人何处?当时携手高楼,依旧楼前水流。流水,流水,中有伤心双泪。

B 三十四字

A式第六、第七句平仄,平仄改为仄平-仄平-平仄。

此句前四字同上句末二字,叠两暗韵(“暗韵”系指韵在句中)。后两字系前两字倒置而成,与下一句同韵。

词例: 邵亨贞(元):古调笑令 暮春

双燕。双燕。飞过柳梢不见。旧时王谢堂前。回首斜阳暮烟。暮烟暮烟烟暮。芳草落花满路。

邵亨贞(元):古调笑令

官渡。官渡。犹记画桡去路。小怜歌扇谁寻。岁岁东风恨深。恨深恨深深恨。风外落红几阵。

C 三十八字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或:(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或:(仄)仄平平仄仄]‖

词例: 郑仅(宋):调笑转踏

梦悄。翠屏晓。帐里薰炉残蜡照。赏心乐事能多少。忍听阳关声调。明朝门外长安道。怅望王孙芳草。

毛滂(宋):调笑 莺莺

何处?长安路。不记墙东花拂树。瑶琴理罢霓裳谱,依旧月窗风户。薄情年少如飞絮,梦逐玉环西去。


注1: 词谱中(平)或(仄)指括弧内字可用平声字亦可用仄声字,但以所标字为正例。

注2: 词谱中双竖号之前字均为韵脚,须叶韵。

注3: 古人词中有些字与我们现在发音有别,对这些字须依词韵来确定,而不能简单疑为古人用错。

Tags: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欢迎 发表评论: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