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开发入门到精通的在线学习网站

网站首页 > 资源文章 正文

软考系统分析师知识点二一:系统可靠性分析与设计

qiguaw 2024-11-04 13:29:54 资源文章 16 ℃ 0 评论

前言

今年报考了11月份的软考高级:系统分析师。

考试时间为:11月9日。

倒计时:16天。

目标:优先应试,其次学习,再次实践。

复习计划第一阶段:扫平基础知识点,仅抽取有用信息,可有缺失,但得过眼。

第十九章:系统可靠性分析与设计

内容总结

知识点 1:N版本程序设计

  • 概念:N版本程序设计是一种静态故障屏蔽技术,采用前向恢复策略,通过N个独立设计的程序版本并行执行计算任务,并通过表决机制选择结果。
  • 解释:该设计思想通过多个不同团队独立开发相同功能的程序版本,使用不同的方法、语言、开发环境和工具,以减少表决点上相关错误的概率。
  • 细节分项
  • 增加了相异成分规范评审、相异性确认和背对背测试三个新阶段。
  • 评审过程中,工作组与项目管理人员通过问题单形式交换SRS相关疑问。
  • 相异性确认在详细设计后进行,目的是评估相异性。
  • 背对背测试使用相同测试数据对N版本程序进行测试,比较结果以发现软件故障。

知识点 2:系统可靠性概述

  • 概念:系统可靠性指系统在规定时间和环境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包括成熟性、容错性、易恢复性和可靠性的依从性四个子特性。
  • 解释:可靠性工程关注产品生命周期中故障的规律,目的是预防和消灭故障,提高产品可用性。
  • 细节分项
  • 系统故障模型包括永久性、间歇性和瞬时性故障。
  • 故障表现形式包括逻辑级、数据结构级、软件故障和系统级故障。
  • 系统可靠性指标包括平均无故障时间(MTTF)、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TTR)、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和系统可用性。

知识点 3:系统可靠性模型

  • 概念:系统可靠性模型是用于分析和预测系统可靠性的数学模型,包括时间模型、故障植入模型和数据模型。
  • 解释:这些模型帮助分析系统在不同情况下的可靠性表现,为设计提供依据。
  • 细节分项
  • 时间模型基于故障数目随时间减少的假设。
  • 故障植入模型以错误数为衡量标准,考虑固有错误和人为错误。
  • 数据模型关注特定输入环境下系统的可靠度。

知识点 4:容错技术

  • 概念:容错技术指系统在发生硬件故障或软件错误时仍能保持正常工作的性能或措施。
  • 解释:通过冗余方法消除故障影响,提高系统可靠性。
  • 细节分项
  • 结构冗余包括静态冗余、动态冗余和混合冗余。
  • 信息冗余通过添加额外信息提高正确性,如检错码和纠错码。
  • 时间冗余通过重复执行计算任务提高可靠性。
  • 冗余附加包括实现冗余技术所需的资源和技术。

知识点 5:软件容错技术

  • 概念:软件容错技术通过软件设计的冗余和多样化来屏蔽错误影响,提高系统可靠性。
  • 解释:主要方法包括N版本程序设计、恢复块方法和防卫式程序设计。
  • 细节分项
  • N版本程序设计通过多版本程序的表决来屏蔽错误。
  • 恢复块方法采用后向恢复策略,通过验证测试和后备块来屏蔽错误。
  • 防卫式程序设计通过错误检测、破坏估计和错误恢复来实现容错。

知识点 6:双机容错技术

  • 概念:双机容错技术通过两台服务器互为备份,实现故障时的自动切换,保证服务不间断。
  • 解释:采用“心跳”方法监测主从系统状态,实现高可用性。
  • 细节分项
  • 工作模式包括双机热备模式、双机互备模式和双机双工模式。
  • 双机软件负责故障诊断、服务切换和硬件控制。

知识点 7:集群技术

  • 概念:集群技术通过多台计算机协同工作,提高系统可用性和可靠性。
  • 解释:集群系统通过资源共享和任务调度,实现高性能和高可靠性。
  • 细节分项
  • 集群系统特点包括可伸缩性、高可用性、可管理性、高性价比和高透明性。
  • 资源管理与调度系统负责集群资源的调度和负载均衡。
  • 集群分类包括高性能计算集群、负载均衡集群和高可用性集群。
  • 进程迁移技术支持负载均衡和高容错性,包括多种迁移算法和通信管理策略。

写在最后

以上均为粗看教程的总结,目的不是为了百分之百准确,而是为了过手过脑,有所印象。

但是如有发现谬误,感谢各位随时指出。

– 欢迎点赞、关注、转发、收藏【我码玄黄】,各大平台同名。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欢迎 发表评论: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