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开发入门到精通的在线学习网站

网站首页 > 资源文章 正文

易被误解的身体语言

qiguaw 2024-12-03 00:42:05 资源文章 10 ℃ 0 评论

【来源:生命时报】

易被误解的身体语言

人与人的沟通中,80%的信息靠非语言来传达,包括语气、表情、肢体动作等。要是能捕捉他人的非语言线索,我们就能读懂更多言外之意。但是,肢体语言不像口头语言那样明确,美国“今日心理学”刊文指出,以下动作常被误读,导致会错意、读错心。

OK手势并不都指“好”。用拇指和食指围成圆圈通常是“可以”“同意”“好”的意思,但有时它也带着消极和讽刺的意味。比如在不耐烦的时候比OK手势,就有“行吧随便”“别说了”的意思,这时就要联系交流氛围和语言信息,判断对方是真的同意还是无可奈何。

笑有时是为了掩饰。美国“华盛顿与李”大学的一项结果显示,人们(尤其是女性)会用微笑来掩盖尴尬和不适。在这项研究中,女性参与者在参加模拟工作面试时受到了轻微的骚扰,她们常见的反应不是愤怒、斥责,而是露出僵硬的假笑。问题在于,很多面试官认为她们的微笑是高兴的意思,于是骚扰变本加厉。每种笑的意味都不一样,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至少我们可以学着分辨真笑、假笑。前者会眯起眼睛,眼角有鱼尾纹,后者只是嘴巴在动。遇到假笑时,就要停下来想想别人的感受,不要继续起哄。

触摸可以不带好感。身体接触能传达很多意思,其中之一就是表达好感,但有些接触与示好的意图南辕北辙。有研究发现,一些男性触碰女性,比如拍肩膀、碰手臂等,是施压、展示主导地位的意思;女性碰男性肩背可能仅仅在表达“让一让”“以后注意点”,这时不要轻易会错意。

着急回应或许不是紧张。人在紧张时会有典型的躯体表现,比如揉搓双手、出汗、频繁地回复“嗯啊”。不过有些情况下,一个人频繁接话可能并不是因为无所适从,而是用嗯、哦这些语气词来填补前句与后句之间的空白,使整个对话或演讲过程更流畅。此时不用担心他们的情绪状态,但如果觉得对方话太满,可以适度提醒他们慢下来,减少用语气词回应。(张 楠)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欢迎 发表评论: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